壹
出行小常识
近日,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强降雨不断,四川、新疆、云南等地地震多发,许多地方受灾严重并由此引发次生灾害,防汛、防震、抗灾形势十分严峻。请大家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务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增强自我救护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安全健康。
1、关注气象变化。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汛期降雨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计划,提前做好防暑降温、防汛防灾相关准备。
2、注意出行安全。要减少恶劣天气下外出,尽量不要在夜间出行。不驾驶车辆,不乘坐“三无”、超员、超载等违规运行车辆,使用各类网约车出行时尽量结伴而行。在出行、返程途中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3、远离危险区域。到达实践地的队伍要第一时间熟悉实践地和对接单位周围环境,避免在容易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区域活动,尤其是地处山区、低洼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的队伍,不要私自或结伴外出探险,不要到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域游泳、野外登山等。
4、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家人和实践地单位保持联系,保持电话畅通,经常与家人、朋友、同事、室友等分享出行信息,告知出行平安等。
5、增强救护能力。要熟练掌握各类突发事件下的自救和他救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谨慎与陌生人交往,防止上当受骗。牢记紧急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消防火警119、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122、水上遇险12395)。如遇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以保证人身安全为前提,及时电话求助,并向实践地单位报告。
6、做好个人防护。要严格遵守实践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特别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贰
新冠疫情防护
个人防护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成员之间不共用毛巾、水杯等;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2、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5、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6、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7、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公共场所防护
1、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5、外出回来后及时洗手。
生鲜市场防护
1、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
2、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避免触摸眼、鼻、口。
3、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清水洗手。
4、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5、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叁
区分感冒和流感
感冒
一般指人在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无明显发热,体力、食欲无明显影响,无明显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状很重,但全身表现较轻,一般没有危险。
流感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仅是上呼吸道问题,还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症状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严重,全身症状多,会发热,可能一两天内体温上升到39度以上,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对于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妇或有基础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严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
肆
感染新冠病毒表现
【无症状带毒者】
感染之后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所以要求从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市民要主动报告,自我隔离。
【轻症患者】
仅有一点发热、咳嗽、畏寒及身体不适。
【重症患者】
早期症状尤其是前三五天为发热咳嗽及逐渐加重的乏力,一周后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重症病人会出现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脏器损害等情况,进一步加重的话可能需呼吸机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可能会导致死亡。典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到了第二周,病情往往最为严重。
伍
自检手段
1、如何判断自己发烧?
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
2、如果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怎么办?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建议,若体温低于38C,居家隔离,按当地规定上报,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根据说明书可以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如自觉严重,先去社区医院就诊。若体温超过38℃,前往发热门诊。
3、无明显发热,但全身酸胀,腹痛腹泻,该怎么办?
轻症隔离,重症就医。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居家隔离,注重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糖盐水。如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4、感到胸闷但不发热,要紧吗?
鉴别判断。胸闷可由精神紧张、心脏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情况,或居家休息无好转建议至医院就诊。
5、若病人出现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是否应在家继续观察?
如出现发热伴有胸闷不适的,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最好步行至最近的医疗机构(戴口罩,尽量不乘坐电梯),进行血常规、CRP、胸部CT检查及病毒相关检测
6、曾接触过可疑病人,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该怎么办?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观察时间为14天,主要监测体温的变化状况。每天一早一晚量体温。如果14天内出现了疑似的发热咳嗽呼吸道症状,建议去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陆
自然灾害小常识
滑坡
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2、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3、滑坡有连续发生的危险性。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4、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滑坡发生带来危险。
5、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泥石流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2、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3、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4、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5、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洪水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备足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4、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5、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6、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7、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8、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9、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10、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11、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火灾
1、公共场所
①迅速拨打11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②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
③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2、高层建筑
①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②如被困于高层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吸引别人注意。
3、森林、草原
①迅速向植物稀少、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
②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
柒
应急救援小常识
【人工呼吸】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然后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并为其松衣解带。
人工呼吸救护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掐紧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吹气后应立即离开患者的口,并松开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气体自然排出,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
成人每分钟可反复吸入16次左右,儿童每分钟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为止。
【心脏按摩】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施行心脏按摩。
按压时,应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床板或地上,头部后仰,救护者位于患卧一侧,双手重叠,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压在胸骨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垂直、均匀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体重,双臂垂直压下,将胸骨下压3~5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进心脏,但掌根不离胸壁。
成年患者,每分钟可按压80次左右,动作要短促有力,持续进行。一般要在吹气按压1分钟后,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一次,以后每3分钟复查一次,直到见效为止。
【止血包扎】
1、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后,再用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垫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以达到止血目的。
2、加垫屈肢上血法:
在上肢一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
3、止血带止血法:
材料取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要标明扎止血带时间,每四十分钟放松一次。
4、如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存在时,不得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