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会第52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于2009年11月12日下午3:00在北京交通大学土建综合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力学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冯西桥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亚政博士和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力学所所长汪越胜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杨亚政常务副秘书长向各位代表简单介绍了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的活动情况,并指出为了进一步活跃全国力学界青年学者学术交流,自上次沙龙首次在南京举办后,每年的青年学术沙龙都将在京外举办一次。明年的青年学术沙龙计划活动六次,其中一次在京外,中国力学学会将承办年底的沙龙聚会,余下的四次将分别由北京各高校及研究所承办,这也是为了加强京区各高校学者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促进科研合作,为学科交叉以及联合申请项目等方面提供便利,欢迎感兴趣的专家和学者积极申办。杨亚政副秘书长还指出,此次青年学术沙龙是第二次由京内高校承办,中国力学学会对于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北京交通大学表示感谢,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王正道教授等相关老师为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所做的精心准备和安排。汪越胜所长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肯定了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对于加强学者间交流产生的积极作用,表示很荣幸能够承办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的活动,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本次沙龙邀请了承办方北京交通大学王正道教授做学术报告。王教授首先向参会者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的学科建设情况以及他们的科研团队,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从1986年的实验力学硕士点发展到如今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和科研成果,这里面凝聚了包括该学科奠基人高玉臣院士在内的几代力学人才的付出和努力,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力学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王正道教授做了题为“SMP及其复合材料变形机理及工程应用”报告。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聚合物为基体,采用传统工艺合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它除具有普通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所共有的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低密度等优点,还具有空间展开技术所要求的高折叠变形率和简单可靠的展开恢复变形能力。王教授从理论上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 SMP 热力学本构模型、EMC 层合板和复合梁可实现大弯曲折叠变形机理及理论分析模型,并指出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高折叠变形率和简单可靠的后续展开恢复变形能力,应该能够成为下一代空间展开结构中极具应用潜力的候选材料。报告幽默诙谐,数据翔实,图片丰富,引人入胜,大家就学术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报告由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主讲,报告题目为“研究生培养的一点体会”。郑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现有的研究生总体情况,同时向各位学者展示了研究生对自己的匿名评价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他提出了自己培养研究生的原则“择才而取、因材施教、为培养科学家训练全面素质、不限去向、鼓励开拓创新”,并以七名研究生作为例子,逐一进行分析,体现了不同学生经过不同的培养方式,所表现出的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郑教授还与在场各位学者分享了自己定期召开组会的经验,并特别主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不定期举行高水平的讨论班等,以达到开拓学生眼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最后,郑教授建议应该按照研究生的内在兴趣个性化的培养研究生,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并争取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出路。报告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给参会青年学者很多借鉴和启发。
在沙龙的自由讨论阶段,各位代表各抒己见,针对研究生培养教育提出自己的想法。杨亚政副秘书长肯定了郑教授提出的理论研究不应以工程项目为主的建议,他指出要充分发挥各高校的长处,加强理论研究以满足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需求。李法新、黄迅等教授也以自身情况为例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最后,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佘振苏教授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他指出研究生作为科研力量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力学的希望,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各位导师应该精心设计,兼顾国家、项目组、自身以及学生前途等多方面因素,克服客观条件的劣势,让学生承担责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日后力学界的领军人物。
讨论结束后,代表们还进行了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文体活动,大家对于此次沙龙活动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北京交通大学王正道教授做报告
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做报告
自由讨论